“舌根未得天真味,鼻觀先聞圣妙香!边@是清代詩人劉秉忠對安溪鐵觀音的香氣滋味的贊賞。那么,在現代人的眼中,安溪鐵觀音又是什么模樣呢?
“高、妙”,廈門大學教授如此形容他眼中的安溪鐵觀音。他認為,中國產茶城市眾多,決定其能夠走多遠的因素不僅僅是質量,還有茶葉所附屬和融合的文化,文化就是茶葉的筋骨。
安溪鐵觀音之妙在于其不可捉摸的神秘氣息。
一小片安溪鐵觀音茶葉,含有97種芳香成分,高明的制茶師在制作過程中,每一次“手藝”抑或心情的不同,都能夠催化出不一樣的香氣。對此,謝泳感受尤深:“在廈大曉風書屋邊上,有一家感德鎮小夫妻倆經營了10多年的茶葉小店——古霞村,生意十分不賴,每回走過路過,遠遠就能聞到千變萬化的茶香!
“鐵觀音的香氣很迷人。在所有茶里面,鐵觀音的香氣成分是最復雜的,濃郁悠遠,沒有一種茶香能與它媲美!蹦持骷倚φf,自己是一個老茶客,十年來喝茶的口味年重一年,如今竟至“天下無茶,所幸還有安溪鐵觀音!
安溪鐵觀音固然“香飄天下”,然而,鐵觀音“北伐”“西進”,乃至漂洋過海,所得力的卻不僅僅是其“香”。他認為:“安溪鐵觀音拓展市場版圖,功夫茶藝功不可沒!彼J為,中國茶藝中,烏龍茶功夫茶藝是最繁復同時也是最頂級的,在中國漢文化中最具代表性,最為體現茶文化的博大精深。安溪十萬茶商擴大了功夫茶版圖,把中國民間茶藝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,這是安溪最了不起的地方。
安溪是鐵觀音的根
喝了20年安溪鐵觀音的某位詩人從2003年開始就深入茶都安溪的大街小巷,走訪了諸多茶園、茶店,零距離感受鐵觀音的香韻,體會鐵觀音的文化。
“相比2003年的安溪行,這回來我感覺當地政府對茶產業的推廣力度更大,更專注于這片土地及環境生態的探究,可謂尋根尋到了茶的深處!彼麑Υ藰O為贊賞,他說,中國近幾十年發展非常迅速,有些地方的地域文化、歷史幾被呼嘯而過的現代化進程所淹沒。然而永續的發展離不開深根和土壤,發展茶產業,不但不能任地域文化被埋葬,還應該進一步挖掘和發揚。